投資環境差 仲買樓? 怎樣突破散戶心態
「最近投資環境很差,股票又跌、虛擬貨幣又跌,又加息,樓市又點會好?現在叫人入市,想害死人嗎?」很多人都有這個想法,在我們的Facebook或YouTube留言,亦經想看到類似留言﹗如果你都問這問題,證明你仍然是散戶心態,距離專業投資者甚遠。
「最近投資環境很差,股票又跌、虛擬貨幣又跌,又加息,樓市又點會好?現在叫人入市,想害死人嗎?」很多人都有這個想法,在我們的Facebook或YouTube留言,亦經想看到類似留言﹗如果你都問這問題,證明你仍然是散戶心態,距離專業投資者甚遠。
加息氣氛下,市場原本應該靜的,但是一手市場很旺,疫情後推出的新盤如柏瓏、凱柏峰、以及Novoland都爆飛,很多人想抽新樓都抽不到。為甚麼市場會出現兩極化?
有同學遇到以下情況,看中一個單位,業主是兩夫婦聯名持有,正常情況下落訂的支票,應該要寫上二人的名字,存入他們聯名戶口。但同學的代理說這張支票不能兌現,因為夫婦並無聯名戶口,要求支票抬頭改寫一個人名,由太太代收訂金。此舉小心中伏﹗
很多年輕人買樓都有一個心結,就是首期從何來?就算一個月入3萬的打工仔,每月儲1萬元,想買500萬樓,首期加雜費少說也要60萬元,即是最少要儲5年。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縮短儲首期的時間呢?
近日投資氣氛轉差,業主態度又再回軟,間中都會看到有一些業主劈價百萬、成交價低於銀行估價的新聞。有朋友心思思也想買樓上車,1000萬樓以下都可以做9成按揭,但又怕未來經濟仍然不穩,樓價有機會再下跌一至兩成,如果買貴了,真係好唔抵,應該點呢?
近來政府似乎挺重視過海交通問題,東鐵過海段通車,又提出過海隧道擠塞徵費計劃,是否代表政府十分重視港島區的發展?對港島樓價有否幫助呢?
最近日圓下跌,兌每百港元跌穿6算,一度低見5.8。好多香港人都係日本控,喜歡買日本物品,在疫情前更經常去日本旅行,所以今次Yen跌,吸引不少香港人唱定Yen。最近更有一些代理,以「Yen跌買日本樓更平」作為招徠,但要小心,因為投資日本樓有不少風險要面對。
每當有代理推銷手上物業,他們都有一個理據,就是「這屋苑很多人買,過去一年升幅很勁」、「這地區近幾年呎價升了幾成,跑贏其他區。」如果你單憑這原因追入,好容易中伏。
近年多個具備「鐵路概念」的新界區新盤熱賣,銷情遠比市區盤熾熱,點解?係咪住遠啲,會平啲?又唔係喎!睇價錢其實同市區差唔多,部份新盤加價加推後,價錢甚至比市區的半新盤更貴!不少買樓經驗豐富的前輩,跌到一地眼鏡碎,買樓不是要講Location的嗎?為甚麼現在的人買樓亂來的?
近日投資市場極多負面消息,例如經濟差、外資撤走,很多人移民、人才流失等等,港股已跌了很多,不少炒開股票的人近日都紛嘆輸凸。不止香港,外圍一樣差,俄烏戰爭、美國經濟衰退等,也令美股甚至加密貨幣市場大跌。有讀者奇怪,為什麼投資市場氣氛這麼差,香港樓價還會繼續升呢?